当前位置:云天信息网 > 河南新闻 >

名师解析今年高考作文该咋写

作者:admin 时间:2020-07-10 09:30

  今年河南高考作文怎么写能得高分?东方今报·猛犸新闻记者邀请到河南省实验中学、郑州外国语学校名师为大家做详细解析。□东方今报·猛犸新闻首席记者高冬丽

  张定勇河南省实验中学正高级教师、河南省实验中学语文教研组长、河南省名师、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

  所选材料出自《论语》和《史记》等经典文化典籍,重视传统文化,“管鲍之交”的成语耳熟能详,试题难度不大。命题充分发挥优秀文化的浸润功能,利用传统的优秀品格感染学生、影响学生。试题所选角度主要有三个方面:

  鲍叔协助公子小白夺得国君之位,并推荐管仲为相。他明知管仲对齐桓公有杀身之仇,但自己拒绝了相位,并推荐当年差点要了齐桓公性命的管仲为齐相,鲍叔甘居其下。称只有管仲才能让齐国称霸,于是齐桓公封管仲为相国,才使管仲的才能得以施展。管仲尝叹曰:“……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叔也。”此世称管鲍善交者。鲍叔是一个完美的人。

  他是一个不拘小节以天下苍生的生活为己任、处处以国家利益为重的伟大人物。管仲带兵阻击小白也是各为其主。当得到鲍叔牙推荐担任国相时,任职期间,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孔子说:“桓公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力也。”管仲靠的不是武力征战,而是以德服人,值得称道。

  齐桓公明知鲍叔推荐的是自己的仇人,却能以国家利益为重,虚心纳谏,拜管仲为相,君臣同心,励精图治,终成霸业。后人称颂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春秋五霸”之首,难能可贵。

  “班级计划举行读书会,围绕上述材料展开讨论。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发言稿。”这是任务驱动要求。

  要熟悉发言稿的一般要求。文体特征要鲜明。发言稿由标题、称谓、问候语、主体、致谢语构成,考生要符合发言稿形式规范;多采用呼告、反问、祈使句式,增强发言的说理性。发言时心中有听众,行文讲层次,说理有情感。

  命题具有较强的限制性,更有效地规避套作和宿构,实现写作能力在应用层面的考查。认真审题,可以避免写作偏差。

  题目不难,但写好不易,需要紧扣“齐桓公、管仲和鲍叔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关键句来写,选择自己擅长的角度来写,可以人物之间进行比较,但切不可三个人都赞扬,平均使用力量,体现不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的主题”。作文得高分要在发展等级上多挖掘。洛阳城事

  作文立意是否深刻,情感是否真挚感人,材料是否准确丰富,结构是否明晰,语言是否有文采,这些需要下一番真功夫,在确保审题准确的前提下,作文要想得高分必须在发展等级上至少占一条优势。

  从作文题型来看,体现了高考命题的“稳中求新,稳中有变,尽量保持与往年试题的衔接照应”的原则。

  与2017、2018、2019年的全国Ⅰ卷相比略有变化,但是与2015年全国Ⅱ卷的“谁更具风采”和2016年全国Ⅱ卷“语文素养的三条途径比较”又有衔接和照应。整体上属于新材料作文加上任务驱动情境的类型,这种作文类型考生都比较熟悉。考生不管是围绕最有感触的一个角度直接成篇,还是在比较中围绕最有感触的一点来写,都属于审题准确。

  其次,作文立意并不难,只要围绕“人才”这一话题,不管是不计前嫌地重用人才还是不计私利举荐人才抑或是努力成为堪当重任的人才都属于准确立意。而且这一话题考生并不陌生,只要认真审题都不会有问题。当然,考生最好能够紧扣“班级读书会”这一情景展开阐述。

  不少人觉得,和其他几套试题的作文直接指向家国情怀青年担当相比,2020全国Ⅰ卷好像并不能很好地体现“立德树人”的命题导向,实则不然。不管是齐桓公还是管仲还是鲍叔在“人才”问题上都体现了“以国为重”的家国意识。

  即使齐桓公曾被管仲射中,但是依然以国为重重用人才;即使管仲本不属于齐桓公的部下,但是管仲依然能够以齐国为重,帮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即使鲍叔和管仲曾是敌对双方,尽管举荐管仲会影响到个人的私利,但是鲍叔还是坚决举荐管仲。他们都能放下个人恩怨个人利益去成就家国伟业,都能将个人发展融入到家国命运中去,这不正是高考作文“以德树人”的体现吗?

  据了解,和这个作文题目相关的课内篇目有很多,《廉颇蔺相如列传》《鸿门宴》《晋灵公不君》等篇目都或多或少与这个话题有关。另外作文的思辨色彩,怎样通过材料提炼观点等能力都体现了高考作文对语文教学的引导。

  总之,今年的高考作文题目看似出乎意料,其实都是考生常见的话题,常见的作文类型,要求考生在新的情景任务下,表达出自己真实的思考与感悟。

  从史书中可知:管仲知时,能顺应时势,辅佐明君。桓公知理,能任人唯才,不计前嫌,成就霸业。可他们带给我的触动,远比不上另一个人——鲍叔牙。是他让我看到了,知人与自知的力量。

  老子曾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人生的智慧,最重要的是自知。而自知的首要之处,是明了自己的无知。既然自己无知,那便先居人后,找个知道的人来合作,大事可成,自己的人生短板也补齐了,这就是鲍叔牙的聪明之处——打上补丁。管仲深谙人性,明晰利害,知道如何发展经济。鲍叔牙明了自己无法与之相比,主动让位,为自己和别人都找到了合适的位置。让管仲成为自己的补丁。贵有自知,谦以子牧。同学们,请了解你自己,卢梭曾说:“人之所以走入迷途,不是因为他无知,而是因为他自以为知。”自知不仅能帮助我们找到合适的位置,明了合作的意义,还能培育更宽广的胸怀,更真诚的谦逊。

  前面我曾讲到,管仲是鲍叔牙的补丁。“管鲍之交”之所以能流传千古,其实在于鲍叔牙的识人之才。首先,鲍叔牙了解管仲,从不因管仲家境贫寒而恶待,也不因管仲曾多分给自己分红而否认管仲的才华。鲍叔牙一直以宽容和赏识的眼光看待别人,识人之才。其次,鲍叔牙了解齐桓公。他直言上谏,因为他深知齐桓公求贤若渴。鲍叔牙知人,是知人之需。所以,同学们,知人不单单是日复一日地观察,得出或好或坏的评价,更重要的是,察人之需,察人之德,以一人之德,解另一人的需,为更多的人,找到人生的补丁。

  那么,我们该如何更好地察人观己呢?答案是:读书。《吕氏春秋》载:“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它的意思是说,人天生具有迁移的能力,故事总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只有通过读书,我们才能在如今狭窄的生活中,见到拥有各色经历,各样特点的人物,才能通过特点、经历与结局的对照,明了何为智者,何为大才。我们才能通过自己与人物的对比,反思自己的行为,作出更正确的选择。

  可以说,我们很幸运,遇到鲍叔牙,让认识自己的力量如此直观形象地摆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明白留心自己,关切他人的重要,让我们体会合作的意义。

本文由云天信息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