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天信息网 > 健康新闻 >

“巩固健康扶贫成果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新闻发布会在南昌举行

作者:admin 时间:2021-04-24 13:50

  4月13日,江西省政府新闻办、省卫生健康委联合召开“巩固健康扶贫成果,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新闻发布会。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省计划生育协会专职副会长罗礼生介绍全省健康扶贫和健康乡村建设工作情况。上饶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主任王金福,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处处长刘晓辉,医政医管处副处长陈禹,赣州市寻乌县乡村医生、“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潘昌荷出席发布会并答记者问。省委宣传部对外新闻处副处长徐承主持新闻发布会。

  大家下午好!欢迎出席省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我们非常高兴邀请到省卫生健康委党组成员、省计划生育协会专职副会长罗礼生先生,上饶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主任王金福先生,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处处长刘晓辉先生,疾病预防控制处副处长廖立华先生,医政医管处副处长陈禹先生,赣州市寻乌县乡村医生、“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潘昌荷先生,请他们介绍我省健康扶贫和健康乡村建设工作情况,并回答大家提问。

  大家下午好!欢迎参加全省巩固健康扶贫成果,推进健康乡村建设新闻发布会。非常感谢大家一直以来对卫生健康事业以及健康扶贫工作的关注和支持。下面我就全省健康扶贫和健康乡村建设工作向大家作介绍。

  全省卫生健康系统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决策部署,先后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再提升工程和三年攻坚行动。我省健康扶贫工程实施以来,政策措施不断完善,工作机制日益健全,重点任务得到落实,群众获得感显著提高,健康扶贫收官。全省29.5万户因病致贫户全部脱贫,健康扶贫对全省脱贫攻坚的总体贡献率达到了34.3%。在今年2月25日的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省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处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我省寻乌县项山乡福中村乡村医生潘昌荷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荣誉称号。建设健康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任务,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点难点。巩固健康扶贫成果,推进健康乡村建设任重道远,我们将在“四个再拓展”上下功夫。

  在脱贫攻坚期,全省实施“重病兜底保障一批、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三个一批政策,为贫困人口提供健康保障服务。在推进健康乡村建设过程中,将继续优化医疗保障政策,巩固完善大病救治政策,持续推进家庭医生签约健康管理服务。

  进一步完善重病保障制度。在脱贫攻坚期,我省在对贫困人口实行基本医保倾斜政策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在全省建立健全了贫困人口重大疾病医疗补充保险制度。该制度在保障贫困群众脱贫过程中发挥了重要关键作用,财政出资统一购买补充保险,覆盖了全体贫困人口;将目录外费用纳入保障范围,基本实现了兜底保障功能;实行了县域内“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服务,方便了群众费用报销。我省重大疾病医疗补充保险制度在助力打赢脱贫攻坚征程中,贫困患者住院医疗费用报销比例稳定在90%的适度要求,同时维护了全省正常稳定的医疗秩序。据统计,我省居民年住院率、年人均诊疗人次、门诊和住院次均费用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用较低的费用保障了城乡居民健康。

  为进一步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有效降低大病医药费用负担,3月30日,我省首款省域范围内普惠型医疗补充保险“江西卫惠保”正式发布,面向全省所有参加基本医疗保险的城乡居民和城镇职工,没有年龄和基础疾病等限制条件,每人每年保费120元,医保目录内的自付费用和医保目录外的自费费用都可以报销,个人支付越多报销比例越高,最高比例可达80%,年度累计最高报销限额200万元。“江西卫惠保”能有效拓展现有医疗保障体系的广度和深度,降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风险,助力健康江西建设。

  进一步健全大病救治机制。2009年以来,我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10种大病免费救治。尤其是脱贫攻坚期,我省科学遴选了一些发病率高、治疗效果好、费用可控的重大疾病,纳入大病免费救治范围,对贫困患者、有的病种扩大到非贫困患者实施免费救治。从2017年7月起,实施《江西省城乡贫困人口重大疾病专项救治工作实施方案》,对食道癌、胃癌等大病进行集中救治,然后不断拓展救治病种范围,陆续对肝癌、尘肺、肾癌等疾病进行专项救治,持续实施35种大病集中救治工作。截至3 月底,已累计救治大病患者157.5万例次。下一步,全省将继续实施并不断完善大病救治相关政策,提升救治能力,完善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大病救治长效机制。

  进一步推进慢病签约服务。在脱贫攻坚期,全省将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和健康管理作为健康扶贫的重要抓手,积极推进履约服务,组织家庭医生团队在提供履约服务的同时,开展健康体检、咨询指导和政策宣讲。截至目前,全省家庭医生签约脱贫群众270.3万人。下一步,全省将继续实施并不断完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仍然将脱贫人口作为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重点人群,落实应签尽签要求,更加注重履约率和满意率,重点加强对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等慢病患者的规范化管理与履约服务。

  在脱贫攻坚期,全省有效加强了重点传染病、地方病和妇幼等重点人群疾病防治工作。在推进健康乡村建设过程中,将继续强化公共卫生项目,持续加强传染病、地方病和重点人群高发易发疾病的防控,有效降低发病率,推动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努力做到少得病、减少得大病。

  持续加强重点传染病防治。一是加强艾滋病综合防治。开展艾滋病免费筛查、治疗、母婴阻断服务,脱贫攻坚以来财政投入1.8亿元专项资金,对贫困家庭实施艾滋病机会染免费救治,下一步,将持续开展并进一步完善。二是加强结核病防治工作。做好结核病患者筛查、治疗和管理工作,对住院治疗的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目前全省累计救助耐多药肺结核患者313人。三是加强新冠肺炎等传染病的防控。新冠肺炎发生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过科学防控、精准防控,我省已经连续410天未发生本土病例。下一步,将扎实做好新冠肺炎疫苗免费接种和各种防控举措,有效构建防疫屏障。

  持续强化地方病综合防控。一是深入实施地方病防治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晚期血吸虫病贫困患者免费救治,全省累计救治晚期血吸虫病患者1393人。二是开展现症地方病病人分类救治,设立地方病救治定点医院93家,救治管理氟骨症、克汀病和甲状腺肿大患者608人。下一步,仍将做到应治尽治。

  提升县级医院“救治”能力。一是重点加强贫困县综合医院服务能力建设,实施县级综合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工作方案,2020年中央财政投入资金3360万元,重点支持24个国贫县县级公立医院感染、呼吸、重症专科建设。下一步,将不断扩大重点专科建设的覆盖面。二是推进远程医疗建设。建立省远程医疗系统,15所省直医院与81所县级综合医院均已接入系统,覆盖所有的贫困县。下一步,将依托并优化省远程医疗系统,大力组织省直医院开展线上远程会诊、教学培训和救治指导,不断提升能力水平。三是大力推进对口支援帮扶。医院采取“组团式”帮扶方式,向县级医院派驻管理人员及学科带头人驻点帮扶。截至目前,25家贫困县医院均获评二级甲等医院,6家贫困县医院被设置为医院。下一步,将完善机制,不断提高帮扶效果。

  提升基层机构“诊疗”能力。一是完善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在全省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推进“社区医院”建设,为24个国贫县的48个乡镇卫生院配备医疗设备。脱贫攻坚以来,全省新(改)建村卫生室7456个,产权公有村卫生室达到12591个。二是加强基层卫生队伍建设。在贫困县实施全科医生特岗计划,招聘493名全科特岗医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累计为乡镇卫生院培养医生916名,为村卫生室培养村医5000名。三是加强农村中医服务建设。在贫困地区优先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支持乡镇卫生院建立中医馆、国医堂等中医综合服务区,目前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

  习总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全省将积极推进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健康乡村建设相衔接,保障农村居民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建设乡村健康环境。2020年,全省改造农村户厕79万座,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达94%;全省集中居住300户或1000人以上村庄实现卫生公厕全覆盖。建设健康环境,将继续加快卫生城镇建设,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动爱国卫生运动融入群众日常生活,充分发挥爱国卫生在重大疫情防控和灾后防病中的积极作用。全面推进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推广无害化卫生厕所,到2025年,全省基本完成农村户厕改造任务。

  增强乡村健康服务。2020年全省基层医疗机构为老年人、儿童、孕产妇、高血压、糖尿病、重性精神疾病和结核病患者等1198万余人提供了健康管理服务。在建设健康乡村过程中,将继续加强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采取派驻、巡诊等方式提高基层卫生服务水平,提升农村常见病、多发病、传染病防控和诊疗救治能力。进一步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2021年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补助标准将提高到人均70元,为城乡居民免费提供健康教育、预防接种和重点人群健康体检等12类45项服务。

  提升居民健康素养。2020年,推进健康教育六大行动,印发《城乡卫生健康手册》,普及健康知识;颁布《江西省乡村卫生健康公约》,倡导健康生活。在建设健康乡村过程中,将持续广泛开展健康知识宣教,全面推进脱贫地区健康促进行动,开展“健康家庭”评选活动,推动健康教育进乡村、进家庭、进学校,不断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完善健康工作机制。总结拓展健康扶贫工程实施的有益做法和工作机制,坚持“基本医疗有保障”目标要求与工作标准,会同医保等部门进一步完善脱贫人口医疗保障政策,优化“三个一批”政策和便民措施,基本稳定脱贫人口医疗保障水平。建立健全监测预警机制,对于患重大疾病的脱贫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开展监测预警和精准帮扶,积极防范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巩固脱贫成果,建设健康乡村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将在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中,全面贯彻新时期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大力推进健康江西行动,不辱使命,敢于担当,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服务,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党成立100周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刘晓辉:2020年是脱贫攻坚战的收官之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全省卫生健康系统认真学习领会习总关于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始终把疫情防控和健康扶贫作为重大任务和头等大事来抓,全力打好健康扶贫“主动仗”,认真答好疫情防控“加试题”,我省各项疫情清零指标比全国平均时间缩短50%以上,有力地保障了全省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健康、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和脱贫攻坚胜利收官。

  新冠疫情增加了健康扶贫的难度,对于健康扶贫收官之战,全省卫生健康系统采取更加切实的举措、更加有效的办法,全力打好健康扶贫攻坚收官之战。一是全面落实问题整改。一体推进中央巡视“回头看”、国家成效考核、各类检查督查发现问题整改,强化组织领导,明确整改措施,加强督查通报,实行销号管理,全部问题完成整改并将长期坚持,确保健康扶贫问题动态“清零”。二是全面完成攻坚任务。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健康扶贫攻坚,2020年2月26日印发健康扶贫挂牌督战工作方案,3月4日明确疫情期间健康扶贫工作要求,疫情稍微缓解即召开健康扶贫工作会议,委党组召开专题生活会,研究克服疫情影响,深入推进健康扶贫攻坚,确保健康扶贫任务全部完成。三是全面开展监测预警。联合省医保局、省扶贫办建立监测预警机制,对基本医疗有保障突出问题实行动态监测,对重点监测对象落实帮扶政策,加强风险防范工作,确保因病致贫风险精准研判。四是全面对接乡村振兴。我省作为全国7个参会省份之一,参加国家卫生健康委“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政策研讨,围绕“基本医疗有保障”目标标准,巩固提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供给,积极对接乡村振兴任务要求,提前谋划衔接的政策举措,确保健康扶贫攻坚收官。

  香港经济导报记者:重大疾病是因病致贫返贫的重要原因,实施“大病集中救治一批”是健康扶贫的重要内容,请问我省在推进大病救治方面,出台了哪些政策举措?群众获得了哪些实惠?

  陈禹:我省于2009年起在全国率先实施重大疾病免费救治工作,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从社会关注、群众关心的问题入手,优先选择损害群众身心健康严重、诊疗技术成熟、治疗效果确切、治疗费用可控的10个病种纳入免费救治范围;2017年至今又按照国家要求并结合江西实际,逐步对25种重大疾病实施城乡贫困人口重大疾病专项救治,形成“10种重大疾病免费救治+25种重大疾病专项救治”江西体系,有效减轻贫困重大疾病患者看病就医负担。在不断扩大救治病种的同时,整合经费保障渠道、制定救治临床路径、强化定点医院救治管理等措施,积极构建重大疾病救治体系,补齐补足健康扶贫工作“短板”,为保障和改善健康民生贡献力量。截至2020年底,全省已累计救治大病患者157.5万例次,其中免费救治145万例次、专项救治12.5万例次,有效防止一大批患者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因病更贫,为城镇脱贫解困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健康保障。我省重大疾病救治工作开展以来,得到了中央领导和国家部委领导多次批示肯定,先后有20余个省(市、区)来我省考察交流,五次被评为年度“全国医改十大新举措”。

  廖立华:为贯彻落实《江西省委 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实施意见》,实现脱贫攻坚饮水安全目标任务,我委把此项工作当成一项重大任务和重点工作来抓,从四个方面做好农村饮水监测:

  一是开展安全排查,定期调度进展。会同水利、扶贫部门组成联合核查组,在全省范围内逐村、逐户、逐项“过筛子”,全面开展贫困人口饮水安全大排查和动态清零,建立市、县、乡、村贫困人口饮用水安全台账。我委于2020年4月起,对水质检测工作实行周调度,据统计,全省共完成贫困人口水样检测87043份,检测任务完成率为100.02%。

  二是推进项目实施,保障饮水安全。2016年至2020年期间,每年实施城乡饮用水水质监测项目,每年安排项目经费1400余万元,对饮用水开展42项常规指标检测,城市饮用水县区监测覆盖率均保持在100%;农村饮用水乡镇监测覆盖率由74.7%上升到100%。建立了风险预警机制,对监测中发现水质不合格的水样及时向水厂、水利部门通报,农村水样监测合格率由2016年的33.7%上升到2020年的86.5%。

  三是加强汛期指导,阻断疾病传播。2020年,受持续强降雨影响,全省多地出现洪涝灾害,为防止汛情、疫情叠加诱发传染病疫情,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加强水质监测频次和力度,省级派出技术骨干前往鄱阳、余干、都昌等受灾严重地区,指导受灾乡镇饮水设施修复、饮水强化处理、水质检测、水井清洗和饮用水消毒工作,受灾乡镇指导覆盖率达到100%,全省未发生水媒介的传染病流行。

  四是创新健康宣教,提高安全意识。会同水利厅、扶贫办联合印制《农村饮水安全须知》。各级卫生健康部门通过“五个一”形式积极开展饮用水安全知识健康教育,即:“一次上门宣传、每户一张宣传单、发送一条短信、打通一次电话、制作一块宣传板”,努力提高村民安全饮水意识。先后共制作健康教育电教片33部、印发宣传材料132万余份,媒体宣传报道524次,开展知识讲座及咨询活动1351场。

  贫困人口安全饮水工作意义重大,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加强水质监测,保障农村饮水安全。

  江西电台记者:上饶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达到55.7万人,是我省脱贫攻坚主战场之一,请问你们是如何推进健康扶贫的?有何特色做法?

  王金福:打赢脱贫攻坚战,健康扶贫是重要发力点之一。上饶市紧紧围绕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少得病”的目标,完善政策措施,强化工作机制,创新方法举措,扎实有效地解决我市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取得突出成效。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抓保障,筑牢“五条保障线”。实现财政全额资助贫困人口参保全覆盖,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由财政资助纳入城乡居民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保障范围,实施10种大病免费和25种大病专项救治,贫困人口住院报销比例达90%的适度要求。截至2020年末,累计入院次数50.96万人次,医疗费用总计33.677亿元,人均自付费用2017.74元,切实减轻了贫困患者医疗费用负担。

  二是抓慢病,提升受益覆盖面。完善门诊保障机制,出台《上饶市建档立卡贫困人员门诊慢性病管理暂行办法》,扩大了慢性病的病种范围,设立贫困人口慢性病管理中心,把慢性病“小药房”开设到村镇,实现了门诊医疗费用报销与住院报销同质化,有效破解贫困人口门诊慢性病认定不了、报销比例低、门诊住院化、部分药品采购难及鉴定程序复杂等一系列问题。

  三是抓整合,解决群众“少跑路”。针对县域外就诊建档立卡贫困患者报销程序繁琐、报销材料多、报销周期长、经办机构分散等问题,在全省率先启动“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卫健、民政、医保、保险机构集中办公,开设专门账户,建立“资金池”,全市12个县(市、区)建设县级“一站式”结算服务中心,实行先诊疗后付费,解决了群众县域外就诊报销 “最后一公里”的难题和贫困患者市域内住院垫资负担。

  四是抓融合,签约服务更贴心。着眼“家庭医生签约履约不实”,紧盯主动到乡镇(村)卫生院(卫生室)看病的群众,在铅山县试点,全省率先探索推开“服务团队+家庭医生+服务平台”的服务模式,利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手机APP平台,实现了基本医疗、基本公卫和家庭医生签约系统“三合一”,有效提升了基层医防融合能力,提高了家庭医生签约履约水平,提升贫困群众对家庭医生的依赖度。

  五是抓监管,医疗服务环境更规范。推进“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实现县、乡、村医疗服务有保障;开展健康扶贫领域“过度医疗”专项活动和“三好三化三合理”行动,坚决查处有偿转诊、虚假住院、过度医疗等违规行为,查处问题案件三百余件,有效保障了群众的就医服务质量和医保基金的稳定运行。开展健康扶贫“百日攻坚”行动和挂牌督战,建立分管领导挂点督导制度,推动健康扶贫落地落效。

  下一步,上饶市将继续稳定健康扶贫各项政策,按照“四个不摘”要求,健全脱贫人口因病致贫返贫动态监测预警和精准帮扶工作机制,着力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为脱贫地区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更加坚实的健康保障!谢谢。

  江西交通广播记者:在健康扶贫攻坚进程中,广大乡村医生付出了辛勤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我们知道,寻乌县村医潘昌荷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请问潘医生,你当初为何选择做村医?平常是怎样看病的?有什么体会?

  潘昌菏:我所在的福中村,位于闽粤赣三省交界处,东邻福建乡,南接广东差干镇,这里地广人稀,道路崎岖,生活条件艰苦。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福中人,我从小就在这个村子里长大,这里的每一个村民都像自己的亲人一样,从小我就树立了扎根农村基层,投身医疗事业的梦想。

  自从学医以后,心中一直放不下大山里的几千群众,深山里缺医少药,人们看病非常不方便,大病要出到县城,路途遥远,一些小病忍忍也就过去了。想到这里,我知道这里更需要我,于是,我就在这里干起了乡村医生。我一直记着习总“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的嘱托,用自己的行动去践行这份初心。我也深知,既然选择了从医,就意味着奉献,我始终告诫自己,生命比金钱更重要,行医是为了救死扶伤。

  我家里就住在村委附近,以前条件很艰苦,只有几间破旧的土房,用的是简陋的家具,过的是清贫的生活。院子边唯一两间新建的砖房,都是村民自发帮忙建成的,我就拿来用作村卫生室给村民看病,一间做药房抓药、一间做治疗室打针看病,为的就是给前来看病的村民一个良好的看病环境。2017年我村产权公有村卫生室建成并投入使用,建筑面积有120平方米,诊察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等相关硬件设施一应俱全,老百姓看病环境大大改善。

  我在村里承担着全村人的基本医疗、公共卫生服务和健康扶贫的各项工作任务,比如开展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定期入户为村里42户建档立卡户提供医疗卫生服务,帮助贫困户报销医疗费、履行家庭签约服务、宣传告知最新的医保政策和卫生防疫知识等。近年来,帮助村里留守老人代缴医保300余人次,帮助住院人员办理转院手续近百次,摸排和协助农户办理慢性病200多人次,并为全村群众建立了《居民健康档案》, 特别对65岁以上老人、孕产妇、行动不便的患者,作为重点健康体检对象,定期随访。

  抓药看病,我从来不多收一分钱,不收出诊费,只收一些药品成本费。乡亲们的生活状况我都清楚,我能做的就是为他们看看病,减轻一下负担。村民们如果当时没有钱看病,我就先记着,也不去问他们要,乡里乡亲的,看好病才最要紧。我老伴以前埋怨我说,当个大夫,看病却没有挣到什么钱。我心里却想,只要能把村里人的病看好,我心里面踏实啊。只要我还有一丝力气,我依然还会一如既往,继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服务家乡人民。我岁数一年一年大了,我也正在培养自己的儿媳,让她能够接手我的这份职业,把这份事业继续下去,最重要的是,大家能在家门口就看好病。

  江西晨报记者:请问进入脱贫攻坚过渡期,在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方面,健康扶贫与卫生健康工作有哪些变化?

  刘晓辉:进入脱贫攻坚过渡期,党中央、国务院先后作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和《新时代支持老区振兴发展》等决策部署,我省还颁布实施了《乡村振兴促进条例》,国家卫生健康委等部门也印发了《巩固拓展健康扶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意见》,这些政策均是我省巩固健康扶贫成果、落实健康江西行动、实施乡村振兴规划的依据。健康扶贫和卫生健康工作将结合我省实际,进一步完善政策、细化措施,在保持现有政策总体稳定的基础上,巩固基本医疗有保障成果,推进健康乡村建设。一是“基本医疗有保障”的目标要求有所提升。到2025年,农村低收入人口基本医疗卫生保障水平明显提升,全生命周期健康服务逐步完善;脱贫地区县乡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设施条件进一步改善,服务能力和可及性进一步提升;重大疾病危害得到控制和消除,卫生环境进一步改善,居民健康素养明显提升;城乡、区域间卫生资源配置逐步均衡,居民健康水平差距进一步缩小;基本医疗有保障成果持续巩固,乡村医疗机构和人员“空白点”持续实现动态清零。二是健康扶贫的总体政策稳中有进。保持现有健康扶贫政策总体稳定,继续开展大病专项救治工作,持续做好脱贫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规范高血压、糖尿病等主要慢病患者的健康服务与管理。配合医疗保障部门调整完善脱贫人口医疗保障政策,使之更加适合过渡期的目标要求。三是风险防范的制度机制更趋完善。建立健全风险监测预警和精准帮扶机制,对脱贫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大病、重病救治情况进行监测,主动发现、及时跟进,做好救治、康复等健康服务,配合落实各项医疗保障政策和社会救助、慈善帮扶等措施。四是健康乡村的建设举措不断增强。深化县域综合医改工作,加强基层卫生服务体系与能力建设,根据基本医疗有保障工作标准,优化基层医疗机构设置,改善设施条件,加强合格医务人员配备,支持地方采取巡诊、派驻等方式,确保农村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不断提升适应健康乡村要求的健康服务供给。

  徐承:由于时间关系,答记者问就到这里,谢谢各位发布人,谢谢各位记者朋友。今天的发布会到此结束。谢谢。

本文由云天信息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