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天信息网 > 洛阳新闻 >

河洛春秋——宜阳篇)兴泰宫与连昌宫

作者:admin 时间:2020-10-06 10:22

  隋唐时期,从西京长安到东都洛阳,御路官道上除了众多驿站,还有不少寺庙道观和帝王行宫。宜阳境内规模较大的行宫有两处:一是今三乡境内的连昌宫,一是今赵保乡万安山下的兴泰宫。

  女皇武则天在洛阳生活了几十年,其活动范围可不仅仅局限于洛阳城内,每年夏天,她都要离开洛阳,到附近的山区休闲避暑。

  她休闲,不要“农家乐”,要搞“皇家乐”,要建行宫,供她游玩。在临死前一年,她还在宜阳为自己建了座兴泰宫。

  一看上面这句话,就知兴泰宫与武则天有关了,武则天于公元690年上台,当了女皇,建了武周,到公元704年,她已当了14年的皇帝。

  读唐史的人都知道,武则天总共当了15年皇帝,那就是说,兴泰宫建成一年后,她便死了。那么,她临死前为何要建一座豪华的行宫呢?

  原来,历史上的登封,长期隶属于洛阳,隋代称为嵩阳县。武则天执政时,她登嵩山、封中岳,为示大功告成,改嵩阳县为登封县。登封县不论从地域上,还是从文化上,都与洛阳密不可分,在洛阳登基做了皇帝的武则天,自然要跑到登封去搞活动和文化活动,同时也要到那里修身养性。历史记载,她曾去过嵩山14次。《唐书·则天皇后》记载:“圣历三年(公元700年)造三阳宫于嵩山。”这个记载,太过粗略,因为嵩山范围很大,三阳宫具体建在哪儿呢?经有关专家考证,三阳宫在如今登封市东南处的石淙水畔。

  登封市告成镇东南约3公里处,缓缓而来的石淙河穿越群山,在此形成曲水回环之势。当年,武则天为了会饮群臣,在这弯曲的河畔上大兴土木,建起了绵延二十里的三阳宫,搞了个类似王羲之“兰亭雅集”的 “石淙会饮”。

  何谓“石淙会饮”?说得明白点儿,就是让一些官员,在石淙河畔坐下来,将盛满美酒的酒杯放在水面上,让酒杯随波流转。酒杯漂到谁跟前,谁就喝下这杯美酒,赋一首新诗。美容美发

  搞“石淙会饮”时,武则天已是个77岁的老太婆了,她带着两个儿子,带着武三思、狄仁杰、姚崇、李峤等重臣来到这里。后人讽刺说,几乎整个国家的重要人物都搬到三阳宫搞酒会了。

  这种豪华的旅游项目,自然引起了一些朝臣的反对。当时,洛阳人张说在朝做官,他对武则天建三阳宫很是反感,因为这个三阳宫建得很奢侈,规模很宏大,史载“御苑东西二十里”,宫墙高丈八,宫内殿堂、寝宫、书房均备。建设期间,动用了大量民力,耗费了无数金钱。

  三阳宫是公元700年建成的,武则天于当年和次年两次前去游玩,流连忘返,“自夏涉秋,不时还都”,那些留在洛阳的朝官很有意见,敢于直谏的张说(时任右补阙)实在看不下去了,斗胆上疏,建议废掉三阳宫。

  张说上疏,言语犀利,毫不客气,公开批评武则天“屯万乘、幸离宫、暑退凉归、未降还旨”,并认为女皇这样做有四不妥:一是三阳宫离洛阳太远,一百六十里的路程,道路艰险,补给困难,给后勤工作带来了很大不便;二是告成(今登封市告成镇,三阳宫所在地)是个小地方,皇帝跑到那里办公,四方公干之人前去汇报工作,食宿无所,不堪其苦;三是建行宫必然挤占农田,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四是此地偏僻,杂人甚多,倘有狂徒出现,必然危及安全,后果难以预料。

  但女皇总有厌倦的时候,过了四个年头,她便不想去三阳宫了,她想起了张说的话,三阳宫离洛阳太远,来去不便,不如在洛阳附近找个地方,再建一座行宫得了。

  她的目光投向洛阳西南的寿安山,寿安山在寿安县(今宜阳县)境内,有山有水,风景优美,于是传谕旨——给我在那儿建一座新行宫!咋?你们又要提意见,不让建?怕花钱?我看不用花多少钱!这样吧—— 把登封那座三阳宫拆了,把拆下来的砖瓦木料,重新再建就是了!

  啧啧,这位女皇,倒像现在的拆迁大员,一个拆东墙补西墙的馊方案,便堵住了张说等大臣们的嘴巴,于是,工程开工了。史书这样记载:“长安四年,则天令废三阳宫,造兴泰宫于寿安县之万安山。”

  一毁一建,带来的是又一次的大浪费。当时的左拾遗卢藏用,也爱提意见,他一蹦老高,递上了《谏修兴泰宫》合理化建议,他写道:“ 倾岁以来,虽年谷丰盛,而百姓未有储蓄,陛下西幸东巡,人未休息,土木之役,岁月不空。陛下……广造宫苑,臣恐人未易堪。”

  这个卢藏用,最后用最恳切的语气,希望武则天“ 发明恕之制,以劳人为辞”,与朝臣再审议一下修建兴泰宫是否妥当?

  他真是太天真了,武则天根本不理睬他,而是继续催促施工。这一年,武则天已经81岁了,她预感来日不多,要抓紧时间享受富贵,抓紧时间建兴泰宫。

  兴泰宫自长安四年正月动工,仅用三个多月就建成了,不可说不匆忙,而武则天呢,更是匆匆忙忙住了进去,史载武则天“夏四月丙子,幸兴泰宫”,一住就是三个多月。

  兴泰宫规模有多大?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但你想啊,史书明确记载兴泰宫是“尽取三阳宫之材”而建的,这个“尽”字,足以说明问题:三阳宫连绵二十里,那么兴泰宫也不会小,从女皇帝急切入住,而且一住就是三个多月的情况看,此宫的建筑也是相当吸引人。

  上世纪70年代,当地农民在遗址附近修大寨田,曾挖出过陶制下水管道,专家认为是兴泰宫的遗留物。这些下水道若隐若现,断断续续,有数里之长,这也说明兴泰宫很大。

  我们来算一下,从登封的告成镇,到宜阳的赵保乡,有三百里路程,依当时的运输条件,迁建这么一座大宫苑,要花费多少民力?要耗费多少钱财?真是不堪设想啊!统治阶级的穷奢极欲,竟是这样不惜民力。

  尽管在兴泰宫落成之后,武则天大发慈悲,“赦寿安县,给复一年”,免了寿安县一年的差役,但是你想想,这一年的劳役赦免,怎抵寿安百姓为修建行宫所付出的巨大代价?

  也算老天有眼,兴泰宫落成的第二年,也就是神龙元年(公元705年),武则天就死在了洛阳的上阳宫,她苦心经营的武周王朝,仅存在了十五个年头便告结束。有人总结,导致武周短命的原因,除了固有的习惯势力、正统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外,也与她滥使酷刑、穷奢极欲有很大关系,这是不言而喻的。

  隋唐时期,从西京长安到东都洛阳,御路官道上除了众多驿站,还有不少寺庙道观和帝王行宫,其中规模较大的行宫,要数陕西境内的华清宫、宜阳境内的连昌宫和兴泰宫。

  连昌宫的具体方位,宋代邵雍《故连昌宫》一诗写得明白:“洛水来西南,昌水来西北。二水合流处,宫墙有遗壁。行人徒想像,往事皆陈迹。空余女几山,正对三乡驿。”

  这首诗,把连昌宫所在的具体位置写得很清楚,即在洛水与昌水的合流处,也就是今天三乡的南寨村。从邵雍的诗来看,连昌宫到了宋代,已经仅余“遗壁”,成了行人“徒想像” 的“ 陈迹”。

  但这里的确是个好地方,登高远眺,连昌宫所处的位置,正在洛水、昌水汇流处的三角洲上,地势平坦开阔,周围还有桑竹之美。北有汉山、凤翼山,山上古柏苍然;南有女几山,山势巍峨,气象万千。

  其实,此宫在隋代已经有了,估计是隋炀帝建的,但却没有隋炀帝来此游玩的记载,却有唐高宗李治、女皇武则天、唐玄宗李隆基来此消遣的记录。

  唐诗人元稹写过《连昌宫词》,这是一篇叙事诗,描述了唐玄宗和杨贵妃来此游玩时的情形:“连昌宫中满宫竹,岁久无人森似束。又有墙头千叶桃,风动落花红蔌蔌。”这是说连昌宫里的绿化好,桑竹遍地,但在诗人眼中,因“岁久无人”之故,昔日繁华的行宫,已呈现乱竹丛生、落花满地的破败景象。“宫边老翁为余泣,小年进食曾因入。上皇正在望仙楼, 太真同凭阑干立。楼上楼前尽珠翠,炫转荧煌照天地。”这几句是通过老翁之口,回忆玄宗、贵妃行幸之时,连昌宫满园宫娥,花团锦簇,灯火通明,热闹非凡的景象。接下来,又进一步描绘当年宫中的行乐图:“初届寒食一百六,店舍无烟宫树绿。夜半月高弦索鸣,贺老琵琶定场屋。力士传呼觅念奴, 念奴潜伴诸郎宿。须臾觅得又连催, 特赦街中许燃烛。春娇满眼睡红绡,掠削云鬟旋装束。飞上九天歌一声, 二十五郎吹管笛。”这是说,寒食节又称禁烟节,民俗是严禁烟火的,但天子行幸连昌宫,却不需顾忌这些,不仅宫中灯火辉煌,还“特赦街中许燃烛”,全面开禁了。

  唐玄宗和杨贵妃,在连昌宫上通宵行乐,让琵琶高手贺怀智现场演奏,又命高力士寻找著名歌女念奴唱歌助兴,品牌排行榜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

  然而乐极生悲,唐玄宗和杨贵妃的忘情享乐,终于引发了一场社会大——就在他行幸连昌宫的第二年,安史之乱爆发,几乎要了他的命。所以这诗歌的后半部分,就借老翁之口,叙述了安禄山叛军攻破东都洛阳,沿着洛阳——宜阳——陕州方向,西取长安,使百姓们颠沛流离,受尽了战乱之苦。

  安史之乱后,连昌宫成了废墟。诗写玄宗战后又一次路过连昌宫,看到的是玉榻倾斜,香案生菌;贵妃当年梳洗化妆的端正楼,珠帘反挂,人去楼空。玄宗睹物伤情,挥泪离去,从此连昌宫便彻底荒芜了,以至“ 夜夜狐狸上门屋”,盛唐时代结束了。

  所以,自古行宫易荒废,仿若一本兴废书,一个个王朝的背影,也就这样从行宫的废墟中渐渐隐去了……

本文由云天信息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