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天信息网 > 美食新闻 >

最早的“快餐”为什么偏偏会出现在宋朝人的生

作者:admin 时间:2019-07-25 08:40

  现代社会中我们会因为工作的忙碌、时间紧等原因在吃饭的时候大多数会选择“快餐”。减少等餐的时间、选择丰富、口味也不错,正是凭借这三点优势,在进入现代社会以来,尤其是在我们国家高速发展的过程中,快餐厅在各大城市均出现了持续性的增长。同样随着年轻一代消费群体的逐渐崛起,快餐行业也在逐年的稳定发展,各式各样的快餐早已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了。

  目前我们现在所常见的快餐均来源于早期的发达国家,肯德基于1930年美国成立,在1987年才首次进入我国;源于日本的味千拉面成立于1968年,在1996年才首次进入中国香港后来逐渐进入内地。如今,这些知名的快餐店早已经在我国的商场以及大街小巷随处可见。

  正是在此种状况下,一般我们会认为“快餐”就是起源于美国这些西方发达国家。可是事实上真得如此吗?通过历史流传下来的故事与典籍中可以发现,早期比较完整的“快餐”可以追溯至宋朝。

  我国著名历史学家漆侠先生曾指出:“在两宋统治的三百年中,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居于世界的最前列,是当时最为先进、最为文明的国家”。

  为了更好的理解宋朝整体的经济实力,我们从“农业、手工业、金融商业”三个方面来了解一下宋朝的经济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突飞猛进的。

  在农业上必须要提的就是“先进的农业工具”它极大的促进的宋代农业的耕作效率与整体发展,为整个国家的稳定繁荣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水车助力灌溉,铁质的犁、镰等器具助力农耕。据统计公元996年全国耕地为三百一十二万五千两百余顷到公元1021年已经增加到五百二十四四万七千五百余顷。按产量来算一般农田每年可亩收一石大概97公斤左右,在江浙地区一年亩产可达到二石至三石。因而在南宋时期就有了“苏湖熟,天下足”的俗语。农业上的稳定大丰收成为宋朝经济大发展的根本。

  手工业方面主要表现在丝、麻、制瓷等行业。当时的四川、山西以及湖广等地是丝织业最为发达的地区。为了促进行业大发展宋朝政府还专门成立了织棉院,相当于官办的丝织作坊。而在制瓷业方面,当时的汝窑、钧窑、景德窑等官窑、民窑均发展迅猛,至今为止这些地方发现的瓷器均是顶尖之物。手工业的发达不仅促使了官方、民间手工作坊的大量出现而且还推动了整个宋朝商品经济的发展。

  金融商业方面,宋朝出现了我国最早的纸币“交子”。当时在主要的通行货币为铜钱以及白银。据统计宋太宗时期每年铸币有八十万贯等到宋神宗熙宁六年时期就得每年铸币六百万贯。后来由于大量的硬通货出现流失使得市场贸易开展不便。后来宋真宗时期由成都十六家富户印造了一种纸币,即交子来在当地通行。纸币的出现保障了商品贸易的良好流通,极大的促进了宋朝整体金融商业格局的形成与发展。另外在宋代还出现了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肆”,大众性的娱乐消费不断增加,促进了城市商业经济新形势的发展。透过《清明上河图》中的场景我们便可看到宋朝整个城市中各行各业繁荣发展的景象。

  数据表明公元1077年的北宋税赋总收入共7070万贯,农业方面的税为2162万贯,仅占30% ;工商税为4911万贯,则占比70%。在宋朝农业是立国之本,金融商业则成为了国家大力发展的催化剂。北宋时期人均GDP就可以达到2286美元,同时期的西欧国家却只有427美元。差距甚大。

  农业、手工业、金融商业等方面的硬实力保证了社会繁荣、百姓安居的国家景象。而这样的经济实力也成为了“快餐”能够在北宋诞生的先决条件。

  宋朝时期北方人以栗麦为主要食物,南方人则以稻米为主要食物。就单单是这两种主食在当时就已经能够做出许多种花样美食。而且有诗为证:文人苏轼曾写到“碧油煎出嫩黄深”这是形容一种叫做“馓子”的油炸面试食物。岳珂在《馒头》一诗中写到:“公子彭生红缕肉,将军铁杖白莲肤”这是对包子的描写。另外北宋有个叫做郑文宝的文坛名人人,他创造的“云英面”颇受人们欢迎。当然我们所熟知的大文豪苏东坡也不例外,他不仅才情出众,在美食领域也是富有成就至今仍有多种美食出自他手。

  在南方等地则以稻米为主的地方各种各样的粥也是层出不穷,比如五味肉粥、糖豆粥、栗米粥、七宝素粥等也是深受人们喜爱。

  在蔬菜方面,宋朝时期可以食用到的蔬菜种类很丰富,根据历史记载在宋朝能够吃到的蔬菜有:胡萝卜、牛蒡、白菜、娃娃菜、小白菜、油菜、菠菜、莴苣、芹菜、荠菜、生菜、葱、韭、韭黄、大蒜、小蒜、黄瓜、冬瓜、葫芦、丝瓜、芋、山药、姜、藕、茭白、紫菜、竹笋、枸杞等几十种。而我们常见的肉类则更不用多说了。

  从主食到蔬菜、肉类在宋代丰富的食材为人们在食物的选择上提供了花样。这样丰富的食材则为新餐饮形式的诞生提供了可实现的条件。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要实现快餐就得拥有好厨具。破额山人(清代顺治时期进士沈自南后人)曾在《夜航船》一书中写到一个故事。一位剁肉的人将去了皮的十斤猪肉,放置在儿童的背上。然后用两把锋利的斧头,用不到一盏茶的功夫就将十斤肉剁的稀烂。而儿童背上毫无痕迹可寻,这样稳、准、快的刀工,足以让人叹服。

  另外在宋代还出现了一种可以用来烘烤的“燎炉”。苏辙曾在 《龙川别志》卷下中提到过燎炉这种器具:“ 雄州谍者常告,虏中要官閒遣人至京师造茶笼燎炉。在功能上这种燎炉方便移动,火候容易控制而且还有清洁安全的功能。还要知道在宋代都已经有人使用煤炭来作为燃料了,看过南宋初年庄绰《鸡肋编》卷中里面的记载就会明白: “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除了燎炉在当时还出现了煎盘、烤炉等等方便、快捷的新式烹饪工具。

  城市经济实力的允许,食材丰富,便捷化的厨具。正是在这多种因素的综合下,在宋代的东京城等繁华的市场上可以随处见到一种叫做“咄嗟可办”的餐饮意即马上就可以办到的餐饮。而这种餐饮形式与我们现如今为节省时间而选择的快餐形式并无太大差别。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文由云天信息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