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天信息网 > 社会新闻 >

拷问民生新闻的“社会能见度”

作者:admin 时间:2020-04-18 10:46

  民生新闻已是一个耳熟能详的新闻名词了,关于她的论述和探讨可谓多如牛毛,对她的运用和操作也是随处可见。但就目前现状来看,其间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不禁让人疑窦重生,忧心忡忡:民生新闻能走多远?将向何方?如何才能长盛不衰,兴旺永久?实际上,这是一个民生新闻终极价值取向的问题。笔者认为,心系百姓人情冷暖,引导社会方向是其终极价值取向,是其青春常在,甚至“今年二十明年十八”的根本所在。

  民生新闻理念一经提出便散发出了夺人眼目的魅力和光彩,得到了广大受众和从业者的欢迎和好评,更受到了新闻媒介特别是地方电视台的青睐。一经实践运用,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彰显出强大的生命力量,短短五年时间,红遍大江南北,威震业界内外。

  但是,当民生新闻一轰而上遍地开花之后,随之而来的问题也不断涌现:一是民生理念含糊不清,二是题材内容重复堆砌,三是节目形式低俗表浅,四是引导作用模棱两可。带“病”的民生新闻,随着人们视角疲劳和心理厌倦的不断加剧,不被创新就会被淘汰。

  其中原因各种,但没有准确给予民生新闻定位是最主要的原因。一方面在新语境下,记者应有的情怀和价值取向被口号化描述所取代,漠视新闻内涵的理性调整,使民生新闻产生标签化倾向甚至带来无法涵盖新闻价值的误读;另一方面浮躁的“泛民生”、“伪民生”误区,使民生新闻日益泡沫化、平面化,片面化,“为民代言”的报道立场使民生新闻主客体间缺少积极的沟通和互振。不加筛选、不分主次地罗列、堆砌事实,新闻的真实度也要降低;满足于街谈巷议、家长里短,新闻将陷入琐碎叙事的误区;题材平庸化颠倒了新闻事实主次轻重的关系,消解了新闻价值,遮蔽了民生新闻传播的“社会能见度”。

  那么,民生新闻的核心生命是什么呢?笔者认为,关注百姓人情冷暖,引导社会潮流是民生新闻的核心生命力,也民生新闻的终极价值取向。这不仅能使民生新闻回归到“民本取向”的价值层面上,让民生新闻真正“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这所想,明群众之所明,送群众之所需”。而且,也给“病魔缠身”的民生新闻开出一剂良药,找到出路,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否则,民生新闻的发展之路只能是一条死路。

  从人性或传播的角度来说,民生新闻的提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而被誉为中国新闻的“第三次改革”,是民间百姓的喉舌。“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是民生新闻的显著特征,实际上也是逐步深入的三个层面。只有三个层面同时兼顾并融为一体,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生新闻,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民生新闻。目前,“平民视角”这个层面被许多媒体广泛重视,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和应用(当然农民失语是一大缺陷),但是,大多数民生新闻也仅仅做到了这个层面,并没有真正准确地观照到另外两个层面。什么才是民生内容,如何做到民本取向,是许多民生新闻还没有来得及考虑的问题,更不用说真正做到了。

  有观点说,“民生”――“民”:人民、人们,普通人;“生”:生活、平常事、常态。因而,民生新闻自然就是“关于普通人生活的新闻”。问题是,普通人的所有生活是不是都能构成新闻呢?在多元化判断标准的时代,这是一个悖论,不能用“是”或“不是”来回答。如果说“是”,那么普通人正常的吃喝拉撒睡能构成新闻吗?当然不能。如果说“不是”,其实正常人的吃喝拉撒睡被赋予某种特定的思想和情怀又能构成新闻,更不用说出现异常自然成为新闻了。如此说来,民生内容能否构成民生新闻的关键在于“变化”,在于“情怀”,在于“思想”,即使不起眼的小细节也可以做出民生新闻。也就是说,民生新闻不是叫记者记录普通人的实际生活,而是要发现、挖掘、剖析现实生活中最牵动人心的价值,然后把她表达出来,这才是民生内容的最深层的核心,也是“民本取向”的价值体现。

  民生新闻是否真正以民生为内容,以民本为价值取向,关键不在栏目里有多少表浅的“鸡毛蒜皮”的民生内容,而在于有多少关注平民百姓对生活生存生命人生社会的感觉感受感情感悟感触。民生新闻从业者也应当从“急民之所急”转向到“想民之所想”,善于用平民的视觉去发挥平民对生活的所思所乐所惑所忧所喜。

  马克思告诉我们,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合。每一个个体的变化都反映着社会的变化,每一个公民的命运都牵动着民族的命运。并且:越是底层的人,感觉越敏锐,越能体验到周围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从某种程度上说,乞丐的感觉是社会公众道德水平的温度计与寒暑表。决定社会长治久安的,不是浮在社会上面的人,而是沉在社会底层的人。在“民生新闻”已成为一种时髦一种浪潮的今天,多数新闻所关注的还只是平民们生活的饥寒,并未涉及到他们的人情冷暖。

  当前社会最缺什么,缺少温情,缺少公正。而关注弱势群体的民生新闻恰恰能在这两点上,慰藉和满足人们的心灵。作为民生新闻,强调用温情来消除对立,用沟通来化解对抗,在官方与民间架起一座嘘寒问暖的沟通桥梁,通过知冷知热的“民生新闻”来强化政府的威信,从而使其“执政为民”的理念在更加深入广泛的基础上取信于民。如此方能驱散民间的冷漠,表达政府的真诚,让人们知道希望所在,从而唤起人们对于生活的热情。

  唯其如此,方能使“民生新闻”由“诉之以事”至“动之以情”再达“晓之以理”,从而吁求民间爱心与社会公正,进而实现“由个人的体验与感悟启发群体的思考与反省”,“由媒体关注引发大众关怀”的人文理想。这样,民生新闻才能摆脱家长里短,柴米油盐的肤浅而深入平民心里,感同身受地反映他们的喜怒哀乐和悲欢离合,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民生新闻。

本文由云天信息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