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天信息网 > 政务新闻 >

广州日报“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融合实践

作者:admin 时间:2021-05-04 14:40

  针对后疫情时代消费市场变化,广州日报自2020年3月以来制作了多款融媒体产品和专题报道,通过高站位的策划、扎实的采访和数据采集、多样化的融媒体手段,以及丰富的线下社群活动,全面、客观、灵活地呈现了各行各业的消费变化趋势。在“后疫情时代”消费复苏的系列策划,已经初步打造出一套消费类的“智库产品”。

  第一,站位高,要站在为各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服务的角度思考问题和构建策划。在消费市场方面,中心工作是什么呢?就是要刺激消费,助力复工复产。凭借新闻人的敏锐,我们越来越清晰地感觉到,消费将成为今年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经过一番头脑风暴,我们创造性地提出了“消费升级2.0”的概念,并以此为起点,从3月底开始连续推出了近10组专题报道以及相应融媒体产品,可以说比较全面记录和预测了后疫情时代省内乃至国内市场的消费复苏全景。

  第二,观察角度高。站得高,方能看得多、看得远,正是因为有了高角度的“俯瞰”式观察,我们的报道思路和角度一下子就打开了。从消费升级、资产保卫战、黄金周消费趋势到经济内循环新格局……我们的融媒体产品涵盖了消费市场的方方面面,从各个角度贴合时政热点。正因为“看得远”,我们的专题报道思路也是“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始终走在“场”的前沿,并因此获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有了策划思路,如何执行落实呢?具体地说,就是如何证明消费市场正在复苏,以及呈现其会以何种方式复苏。最有说服力的元素莫过于数据,包括历史数据、政府部门最新公布的权威数据、从商业机构获取的第一手数据以及最新的媒体调查数据。我们的做法是,把四种不同的数据都挖掘出来,并有机组合使用。

  历史数据方面,我们翻查了上一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非典后的消费数据变化,发现非典结束后的一年内,消费会强劲复苏,尤以汽车、旅游、地产和餐饮等行业为典型。借助历史数据,我们便有了一个基本判断:在新冠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后,消费复苏是可以期待的。

  在3月26日的“破疫”消费升级2.0专题报道中,我们通过广州日报强大的媒体矩阵发布了一个用户调查,通过调查掌握第一手数据,从中可窥见具体的变化趋势,调查的行业范围既包含地产、汽车等大宗消费,也顾及到看似影响不大但实际上“暗流涌动”的数码科技业。通过详实的数据和扎实的采访,我们自信地提出了“消费升级2.0”。消费升级2.0跟以往的消费升级有本质不同:消费将从偏重于花费金钱的增量转变到质的提高,冲动型消费减弱,理智型消费增强。这一观点也贯穿了我们此后多达10组的专题报道中——当然,在其后的专题中,我们还结合统计部门公布的权威数据,以及一些可靠商业机构的调查数据,不断佐证这一输出的观点。

  作为主流媒体,数据呈现和观点输出是优势,也是责任。两者相辅相成,没有数据,观点就是无源之水,找不到扎实依据;没有观点,数据就是无本之木,数据提炼便无的放矢。

  单一报纸版面的报道,显然已经无法满足用户读者的需求,用户读者对移动端阅读的需求也早已“不止于快”,还要深度、要易读、要好玩。这些需求,我们也一直尽力在数月来的消费专题报道里一一满足。

  首先,最基础的是报纸信息在移动端的再现。广州日报旗下的“两端”——广州日报APP和新花城APP拥有强大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这为我们的历次消费专题的移动端呈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通过APP专题集纳稿件——而且不是单一地把报纸稿“搬运”到网上,而是编辑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工和重组了报纸版面的稿件,让稿件用符合移动互联网传播规律以及方便用户读者的形式,再现记者采写的内容。例如我们在新花城APP上线的“新盘地图”,就用地图形式再造了报纸稿件,用户可以通过这个功能方便快捷地找到目前在售的新盘,以及其各种相关信息,这里面确实有报纸内容的加工和提炼,但更重要的是其呈现方式,是以方便用户搜索为出发点的,未来也还可能实现楼盘信息根据用户的预算需求、位置偏好进行主动推送,实现从“人找信息”到“信息找人”的变化。

  进一步,移动端成为独立的产品,甚至反过来可以为报纸端提供内容。在所有消费专题报道里,H5、小游戏等移动端产品形态的应用已经成为标配;短视频、直播等融媒体手段的运用,更已经成为日常。在3月26日的首份专题报道中,我们将读者调查数据用图表形式,制作成H5产品,充满科技感和时尚感的风格,让人耳目一新;到了4月底的“黄金周特刊”,趁着“直播卖货”的热度,我们策划了“五一云看楼”直播项目,专业楼市记者直接在热点楼盘现场向广州日报APP和新花城APP的用户详细解说楼盘的优缺点,“直播卖楼”真是可以的。在国庆中秋双节叠加来临之际,我们则设计了“老司机抢月饼”的H5小游戏,玩家“开”着自己在几款热门车型中选定的爱车,简单操作“抢月饼”,开车的“高速路”上还植入了黄金周热点楼盘的信息。如此,小游戏虽“小”,却又“大”得足以“融”入中秋月饼、汽车、楼盘等不同业态的资讯,形式也是简单且好玩的,因而上线后大受欢迎。

  报纸版面和移动媒体平台的报道遵循不同的规律,传统专题策划和智库类产品也有不同运营逻辑。新旧两种呈现方式各有所长,如果由同一批人来做,多少有点勉为其难。然而,要由不同的两个甚至更多的团队来做,制作思路如何统一?优势资源如何共享?传播如何实现合力?此时就需要一个统筹机构(人)来策划、统筹,作用颇有些类似互联网企业里“产品经理”。在历次制作消费专题融媒体产品时,主要牵头部门都设置了相对固定的人员充当“产品经理”的角色,保证多渠道、多形式、多行业的报道产品能够互相配合、互相导流,形成“组合拳”,在消费市场的影响力也实现了“1+1大于2”的良好效果。

  因此,合格融媒体产品持续产出的背后,是团队结构的重组,乃至生产流程的重构。如果没有适应移动互联网传播规律的团队结构,融媒体产品制作成功一次两次是可以实现的,但要持续产出,则几乎是不可能的。

本文由云天信息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