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云天信息网 > 健康新闻 >

疑似乙肝疫苗致死风波的

作者:admin 时间:2021-01-17 10:43

  导语:乙肝疫苗被异读为“乙肝疑苗”,2013年最后的一段时光里似乎得到了许多民众的认同。因为事发12月上旬疑似乙肝疫苗致婴儿死亡事件风波,让不少中国民众提心吊胆一把。

  作为国家免疫规划强制而又免费接种的疫苗之一,打乙肝疫苗是新生儿必须要“过”的人生一关。因此,疑似乙肝疫苗致死的消息传出,随即让这些曾经接种过疫苗的民众——尤其是新父母和准父母们,产生担忧、愤怒甚至是抗拒的情绪。一时间,围绕疫苗的阴霾从2013蔓延到2014。【更多】

  2013年12月13日,湖南省卫生厅及食药监局向媒体发布的一则消息,12月6日至12月9日,湖南衡山县、常宁市及汉寿县共有3名婴儿接种了乙肝疫苗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其中衡山及常宁两名婴儿不幸死亡。疑似涉事疫苗标注为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此时,疑似乙肝疫苗致婴儿死亡的风波拉开序幕。

  当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和国家卫计委联合宣布对乙肝疫苗致死事件调查,暂停并控制使用批号为C201207088和C201207090乙肝疫苗的同时,更多的疑似乙肝疫苗致婴儿死亡案例如潮水般涌现:广东、四川、浙江、宁夏、甘肃、安徽、湖北、山东等地相继被曝出疑似接种乙肝疫苗致死的案例,直至相关部门宣布调查结果之前,全国疑似乙肝疫苗受害的婴儿已累计17例。疑似涉事疫苗分别产自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及大连汉信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其中,乙肝疫苗市场占有率65%的康泰疫苗疑似涉及的病例占了绝大多数。

  结果出来之前,这三家企业的乙肝疫苗生产处于停滞状态,其中,占全国市场份额约六成的康泰公司乙肝疫苗被停用后,部分省份实施暂停注射或调配其他品牌的乙肝疫苗作为应对措施。

  跟过往公共事件一样,“疑似乙肝疫苗致死”引申出了公众对疫苗安全问题的争论,饱受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等威胁切身利益的部分民众有足够充分的理由,通过一切可以发声的网络平台,尤为激烈的表达愤怒:或控诉疫苗质量低下,或斥之监管制度缺位,或质疑现有接种疫苗是否合理……当然,甚者也就此事件发出类似“在中国生存没有任何安全感”等哀嚎。

  疑似涉事企业康泰公司日子也不好过。12月16日,饱受指责的康泰公司发出澄清公报称:“致死原因缘于偶合症,与疫苗无关。”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建三补充说:“像湖南,每年大概是有要接种的起码是300万以上的,所以在很大的基数上,出现的偶发事例原来是没有过。但这一次它是从三例当中有一例,基本上我们得到的消息是排除了和疫苗有关。”

  意料之中,康泰公司意图挽回公信力的澄清声明招来炮轰,民众认为企业此举无非就是逃避责任的宣传公关,同样的,部分专家也通过媒体指出:是否为偶合因素,企业自己说了不算。当然,也有民众“大胆”预言:“或许,相关部门的调查结果还真的是与乙肝疫苗无关,呵呵。”

  有趣的是,《21世纪经济报道》12月27日也刊文“挖”出了康泰公司“掌门人”杜伟民的“老底”:2009年,杜伟民掌控的延伸生物所制作的狂犬疫苗涉嫌造假;另外,杜伟民在赚取第一桶金之后,就举家移民到加拿大。“谨慎克制”的新闻难阻浮想联翩

  疑似乙肝疫苗致死风波持续发酵,尊重客观事实的新闻媒体兢兢业业的发布或转载有关部门提供的信息,“疑似”“或”等模糊语也在标题和正文部分显要的展示,不过,面对此单大“新闻”,即便用再多的模糊语,其稿件文字表述难免让读者将婴儿致死与乙肝疫苗的质量联系起来。

  或许为避免扣上“失声”的帽子,有媒体终于按捺不住了。12月23日,《新京报》社论《婴儿注射疫苗死亡,究竟如何》提出了质问:中国已建立疫苗不良反应监测系统,可是在最初一两个孩子注射疫苗死亡后,该监测系统为何未及时作出反应,暂时停用相关品牌疫苗?企业在疫苗上市前,是否有过硬的质量和有效性检测?企业一再强调的“在质量上严格把关”又是如何落实的?这些都需要一个明确的答案。

  “疫苗安全问题关涉公民的生命,兹事体大,出现疑似的安全问题,必须追根究底,举一反三全面筛查,绝不能让下一个孩子再成为试验品。”

  当然,该社论最后也提到:“并不能因为出现死亡病例,就否认疫苗总体安全的判断。但是,已经发生的不幸事件也提醒相关企业和监管部门,尽管不可能做到百分之百的安全,但要拿出百分之百的努力去消弭公众可能产生的担忧和焦虑。”

  同样在当天,《京华时报》刊登评论文章《疫苗致命难道仅是偶合症》认为,涉事企业认定事故系偶合症事件,与疫苗本身无关。这种急于撇清的行为,即便是从维护企业利益的角度考量,也不见得高明而负责。

  “虽说疫苗本身具有一定风险,不可能百分之百安全,但同一家公司的疫苗接连出事,且事后没有立即停用,这种反常现象到底如何解释?而且,死亡只是疫苗不良反应的极端情形,还有没有其他不良反应?新闻所浮现的冰山一角,也折射出公众对于疫苗安全的某种焦虑。”

  另外,《南方都市报》12月23日刊登社论《乙肝疫苗阴云:疫苗制度改革无法延怠》则有点炮轰的味道。

  “从生产、流通、招标采购到监管,疫苗问题多多,每一个环节都亟待改革。这就是疫苗领域的现状。在这样一个现状之下,即使事后证明四名婴儿的死亡或者与疫苗无关或者属于无法避免的‘偶合反应’,又有谁能够心安理得地声称国产疫苗总体上、基本上是安全的呢?”

  同样,该社论最后也不忘让“”和“垄断”躺着中了一枪:“垄断经营也在加害这个庞大的市场,因为垄断者很难自动产生不惜成本提升质量的动力;到了流通环节,与对疫苗运输和保持都有一套严格到苛刻的标准的国际惯例相比,居然还有官员声称‘短暂的高温暴露不会影响到疫苗的安全性和品质’;至于监管,几乎每一起震动全国的疫苗不良反应事件中,哪一起没有贪腐的阴影呢?”

  确实,《南方都市报》似乎有足够底气炮轰本次疑似乙肝疫苗致死风波。早在2013年6月23日,该报大篇幅刊登记者郭现中的调查稿件《疫苗阴云》。值得一提的是,虽然该文的着眼点更多是在于“呼吁国家不要遗忘这些疑似注射疫苗而受害的患者”,可是也因没有理清“这些患者到底是因疫苗而直接受害,还是偶合因素所致”等科学逻辑关系而饱受非议。乙肝疫苗疑云源于的兴风作浪?

  有炮轰自然也有与之相对的质疑,部分保持冷静的公众依然对疫苗的安全性抱有信心,认为在事实还未理清之前,一切对疫苗质量安全的猜测和愤怒都是无谓的恐慌,同时也“好心”的提醒媒体莫兴风作浪。

  “主张监督政府权力,但反对用谣言抹黑”的时事评论员@王志安在12月22日连发两条微博,指出对少数小概率(疫苗)过敏事件,要理性看待。他同时也不忘对财新传媒《新世纪》周刊表扬了一把:“新世纪周刊报道的较好,克制,不煽情,没有胡乱归因。”

  @王志安认为,疫苗都有极低比例的过敏人群,一旦过敏,甚至因此丧命。但疫苗的接种,又是抵御很多传染性疾病最有效的方式,这是一个利弊得失权衡的过程。

  同样的,在微博上热烈讨论医改及林志颖胶原蛋白风波的广东省卫计委副主任廖新波,也像中场休息一样评论了乙肝疫苗风波。对于乙肝疫苗的作用,廖新波毫无保留的发出由衷的赞美:“有了乙肝疫苗之后乙肝发病率一泻千丈地下降,爽!”不过,他也话锋一转,列出数据引证:“目前,世卫组织195个成员国家中,107个国家要求新生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在西太地区,95%孩子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

  而对公共卫生安全保持客观的搜狐健康频道,也极力去抹平疑似乙肝疫苗致死所造成的不必要恐慌。曾经发表于6月26日用来讨论《疫苗阴云》的科普性专题《疫苗,用对了就是福音》再度在12月末登上了频道首页,跟进本次乙肝疫苗风波,只不过版头封面主题被更换为“疫苗疑云”。

  但是,该专题颇有警告味道的“结案陈词”一直没有更改:“1998年,英国人韦克菲尔德在柳叶刀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认为麻腮风疫苗导致自闭症。虽然这项研究后来被证明存在严重缺陷,但却仍然引起了英国民众的恐慌,导致英国麻腮风疫苗的接种率从90%以上降到了某些地区的54%;同时,这种每年引起15万人死亡的疾病,在英国的发病率也从过去的每年十几例上升到近2000例。”

  为扩展论述疫苗的重要性,搜狐健康在7月4日数读健康栏目发表了《接种无害,恐慌是毒》,2014年1月2日该站又发专题《为何强制打乙肝疫苗》、《疫苗事故如何鉴定》。搜狐健康认为,疫苗不可避免的具有不良反应。但是与此同时,它确是能够帮助绝大多数人抵御疾病的最有力武器。“因噎废食”不仅是对疫苗的不公平待遇,也可能给更多人带来可怕的灾难。疑似乙肝疫苗致死风波尘埃落定,余波阴霾未平

  2014年1月3日,国家食药总局、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了对疑似乙肝疫苗致死风波的调查结果——正如一些先前大胆“预测”以及坚持“疫苗无质量问题”的民众所预料,目前累计报告的17例疑似与接种康泰公司产乙肝疫苗有关的死亡病例,均已明确或初步判断与接种疫苗无关。

  “与疫苗无关”,这5个字眼制作的标题足以再让新闻媒体赚足了点击量,也让感叹“2013年仿佛就在前几天”的民众将目光聚焦回乙肝疫苗致死风波上。正如某些网民所预料:事件被相关部门盖棺定论——在他们看来,论调是“草率得理所当然”。因此,一直对疫苗持怀疑和质问态度的网民同样有足够的理由发出失望呼声,一时间,“有内幕”“有”“有利益”等字眼意料之内的评论充斥着各个网络公共平台。

  与之相对的,而一直坚持疫苗无问题的民众无疑松了一口气,依据这条盖棺定论的调查结果,@王志安 等对疫苗保持中立的人士也有足够的资本向“胡乱归因”的媒体开炮。其中食品安全博士、新浪财经专栏作家钟凯撰文《乙肝疫苗事件真值得报道吗?》,文章指出:“当媒体发现第一例新生儿死亡病例,怀疑和疫苗有关,最应该做的是寻找其他案例来证实这一怀疑,尤其是同品牌、同批次、类似症状的案例,而不是忙不迭的拿着一个个案去抢头条。当不同品牌、不同批次、不同症状的新生儿死亡陆续出现的时候,为什么还有这么多媒体在怀疑疫苗?这是多么有悖常理的现象啊!”

  不过,@王志安、钟凯等人对媒体的指责,也许在下一起公共卫生安全事件中让媒体更谨慎一些,但对于刊载见报的乙肝疫苗风波作用甚微。20多天乙肝疫苗风波所造成的恐慌,足破坏民众对疫苗乃至相关部门之间脆弱的信任关系,民众对乙肝疫苗调查结果的不信任,折射出民众对相关部门的信任限接近见底,扫清围绕乙肝疫苗质量的雾霾之余,挽回公信力这一老生常谈的课题也被提上了台面。

  当然,公信力见底只是疑似乙肝疫苗致死风波间接的负面效应,而更具有破坏力的是1月3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中心主任医师王华庆所宣布的一项调查数据:受此次乙肝疫苗事件影响,10个省的乙肝疫苗接种率下降了30%,其他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接种率下降15%,其中受影响大的省下降幅度更大。王华庆认为,目前的状况持续下去,或许就会让“几代人努力所取得的成果付诸东流”。老生常谈的公信力重塑再度摆上桌面

  对于公信力的挽回,被@王志安严重质疑的媒体接连不断的去提出自解决方案。在乙肝疫苗调查结果公布后,此前炮轰疫苗质量的《南方都市报》在1月4日刊登倪恒虎的《乙肝疫苗无问题,惊恐还需抚平》,他认为,如果因为恐惧,有许多家长选择不打乙肝疫苗,显然是不科学的。但是,让他们给孩子打乙肝疫苗,也是一个艰难的选择。因此,得出结论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市场恢复平静了,家长心里的惊恐还在,需要耐心地抚平。

  另外,该报1月6日的社论《公开异常反应信息,重建疫苗社会信任》对相关部门“既明确疫苗无问题,又定期向公众公布疫苗异常反应数据”的态度评价为“值得玩味”。社论指出:“此次陆续曝光的多例婴儿死亡事件中,尽管疫苗安全因素已经被基本排除,但在社会目光的介入下,疫苗生产、运输、招标、采购阶段存在的诸多问题都呈现出来,这反而加剧了一些家长的恐慌……当科学与政府有关部门暧昧不清时,(民众)不清楚自己相信的到底是什么。”

  该社论认为,在公共卫生体系基本建设完善的情况下,假如微小个案被放大为普遍性问题,社会信任的稀薄一定是关键所在。基于此,以信息公开促进社会信任,在确保中国公共卫生安全方面,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比南都的评价,《环球时报》1月6日则以一贯“官方口吻”发表时评文章《疫苗事件,部委通报比联想可信》,文章认为部委通报可信的原因在于:疫苗事件对医疗卫生领域来说,属于天大的事。两部委绝不敢大意,更不可能说谎。调查结果一旦公布,就得经受历史永不停息的检验。

  “互联网的兴起催生政府公信力的大幅度滑落,乙肝疫苗事件还遭遇公众对政府和国产货的双重不信任,产生了强大的叠加效应。互联网上的质疑很廉价,化解这些质疑却要付出高昂的代价……”这篇社评将还乐观表示:“只要言必行、行必果,一点一点迟早会把公信力重新堆积起来。”

  对于乙肝疫苗风波,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也有见解:曾对康泰公司偶合说法质疑的《京华时报》1月4日的《“疫苗信心”需各方共同托举》、《新京报》1月5日的《如何重建公众对疫苗安全的信心》、《北京青年报》1月6日发表评论员樊大彧文章《疫苗事件风波后怎样恢复公众信心》,共同认为有关职能部门、企业、媒体需要普及疫苗接种方面的专业知识及迅速恢复社会各界对乙肝疫苗的信心;《健康报》记者刘志勇1月6日刊文《打不打乙肝疫苗请做出理智选择》,提到乙肝疫苗事件促使政府和企业加强疫苗生产流通环节的监管;另外还有中国江苏网1月6日的《“致死疫苗”没质量问题不等于没问题》、中国法院网的《偶合症的结案陈词难掩疫苗之殇》、红网的《疫苗事件挫伤公众信心谁该反思?》,等等,内容或要求相关职能部门加强监督,或呼吁民众对疫苗风波保持克制,或对政府、企业、媒体进行问责……在此就不一一赘述了。

  另外,康泰生物、天坛生物和大连汉信疫苗三大家族损失颇大,企业公信力的重建也成他们的当下之急,在漩涡中,这三大乙肝疫苗厂家被新版GMP认证“撞了一下腰”:认证均未通过,因此,乙肝疫苗生产处于停滞状态。尽管康泰生物副总经理苗向已经澄清说公司已经通过新版GMP认证,目前正等待国家公示随时准备复产,但是在相关人士看来,乙肝疫苗市场重新洗牌的趋势已经不可避免。当然,也有人士乐观认为,因为一类乙肝疫苗这几年的盈利水平一直在往下走,所以“相关的几家公司各有各的现实考虑,都没有在第一批申请。”

  让人纠结的疑似乙肝疫苗致死风波总算尘埃落定,相关部门公信力的重建也非立杆见影。对于一般民众来说,疫苗保护成千上万人的性命不单单是冰冷的数据,而更是现实存在的事实。但是,被疫苗不良反应所抽中的孩子如何不被国家遗忘,如何寻求更合理的补偿救助机制,正如@王志安所言,这才是“值得公众热烈讨论”的。(稿件来源:除文中所提媒体外,同时参考搜狐健康、新浪微博等)

  9月12日,四川都江堰中医院出生的女婴欢欢(化名),在出生30多天后注射第二针乙肝疫苗时出现抽搐症状,送医院47天后出院,目前仍未准确诊断病情。其疫苗由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1月25日,湖南汉寿县患儿接种第2剂乙肝疫苗,同时注射维生素K1,约2小时后出现嘴唇、脸面发紫等症状。经2个多星期抢救,已从重症监护病房转入普通病房治疗。身体状况是否受影响需进一步观察。

  11月27日,广东江门患儿在当地卫生院接种第二针乙肝疫苗后出现,11月28日早上家长发现婴儿异常后随即送医,经抢救无效死亡。病例出生当天和满月后接种的乙肝疫苗均为深圳康泰的乙肝疫苗。

  12月18日,据南方都市报报道,广州南沙某医院一名刚出生的新生儿,在按规定出生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后,于19日出现严重的脑出血。

  12月20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与国家卫计委联合宣布,对疑似涉事乙肝疫苗进行调查,同时宣布暂停使用康泰生物生产的疫苗,调查组也进入康泰公司进行检查。

  12月21日,广东省深圳市卫计委通报,龙岗区南湾人民医院产科一名新生儿接种疫苗后,于12月17日11时45分死亡。深圳市药监局称,深圳所用疫苗与湖南疑似“致死疫苗”分属不同批次。

  12月23日,浙江温州市疾控中心证实,永嘉县一名两月大婴儿张某某在20日早上9点左右接种乙肝疫苗后,于21日凌晨6点多死亡。调查称,该婴儿曾两次接种大连汉信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乙肝疫苗。洛阳信息网

  12月23日,据央视报道,四川眉山、乐山近日分别通报一例病例。眉山一例,疫苗来自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涉事的眉山中铁医院表示,死亡与乙肝疫苗无关,初步怀疑是窒息死亡;乐山1例,婴儿接种的系康泰生物生产的重组乙型肝炎疫苗,17小时后死亡。婴儿的死因尚在调查中。

  12月24日,银川市金凤区报告一例新生儿接种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乙肝疫苗后死亡事件。宁夏卫生厅疾病预防与控制处处长张波表示,初步调查核实认为该例死亡患儿不能排除乙肝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需按照有关规定进一步明确诊断,以确定是否与本次疫苗接种有关。

  12月25日,安徽蚌埠固镇县男婴小旭(化名)被宣告死亡。家属称小旭12月18日在当地卫生院接种了乙肝疫苗,当晚就出现了面色发灰,嘴唇青紫的症状。

  12月26日,广东佛山顺德区通报称,9月30日16时35分,一名女婴接种乙肝疫苗之后出现疑似异常反应的病例。两次注射乙肝疫苗均为深圳康泰公司生产。

  12月27日,甘肃省卫生计生委通报,26日上午,接兰州市卫生局电话报告,该市城关区发生一例幼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疑似异常反应死亡病例。经调查,该幼儿接种疫苗为甘肃省实施国家免疫规划由政府统一采购免费接种的一类乙肝疫苗,由大连汉信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接种单位、人员各项资质符合规定,接种操作符合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幼儿预防接种家长告知书、接种记录、冷链测温记录、出入库记录保存完整。12月29日,甘肃省卫生计生委通报,此例幼儿接种乙型肝炎疫苗后疑似异常反应死亡疾例属偶合症。

  12月30日,湖南省卫生厅对外透露,26日该省娄底市娄星区一名2月龄男童,在接种乙肝疫苗后发生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致死亡。此前湖南已有2名婴儿出现类似状况不幸身亡。据介绍,12月25日这名男童在娄星区茶园镇中心卫生院接种第二剂乙肝疫苗后,出现反应迟钝、呼吸似有不正常,鼻腔有少量血液流出、白色水泡、口腔有血迹等,先后被送往茶园镇中心卫生院和娄星区人民医院就诊,娄星区人民医院急救医生口头宣布男童因“肺水肿”死亡。经调查核实,该病例接种的为北京华尔盾生物有限公司生产的批号为20130102的20ug乙肝疫苗,有效期2015年1月9日,有批签发文件:批签中检20131834。经逐级核查,湖南全省共采购该批号乙肝疫苗5000支,该批次疫苗在全省使用情况正在逐级汇总报告中。

  1月3日,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与国家卫计委宣布调查结果,疑似注射乙肝疫苗致死的婴儿与乙肝疫苗无关,暂未发现乙肝疫苗出现质量问题。

本文由云天信息网编辑